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3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0/R
邮发代号: 2-6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陷患者并发卵巢肾上腺残余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21-羟化酶缺陷(21-OHD)女性患者合并卵巢肾上腺残余瘤(OART)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山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诊断的4例合并OART的CAH21-OHD患者临床症状、生长及骨龄进展、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结果、OART术后随诊情况.结果4例OART占同期本专科女性CAH的2.5%,同期男性CAH睾丸肾上......
作者:苏喆;李燕虹;马华梅;张军;杜敏联 刊期: 2016- 06
-
尼曼匹克病C型18例血7-酮胆固醇水平、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分析尼曼匹克病C型(NPC)血7-酮胆固醇水平、临床表现以及基因突变谱,探讨NPC患儿血7-酮胆固醇水平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及中国人NPC1突变谱特点.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新华医院儿科就诊的18例NPC患儿,男13例,女5例,就诊年龄5月龄至21岁,对患儿血中7-酮胆固醇水平、临床表现及基因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1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间1~16岁,其中早期婴儿......
作者:占霞;琳娜;张惠文;高晓岚;邱文娟;韩连书;叶军;顾学范 刊期: 2016- 06
动态资讯
- 1 托珠单抗对难治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的治疗效果
- 2 拉莫三嗪对癫癎幼鼠海马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中国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2015)
- 4 恶性血液病患儿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 5 慢性肝炎患儿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6 著者索引
- 7 《中华儿科杂志》1996至2005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 8 小儿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 9 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对大肠杆菌致休克早期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 10 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75例远期疗效
- 11 毒蜂螫伤患儿多脏器功能不全五例
- 12 泼尼松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骨组织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及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
- 13 儿科领域单基因遗传病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 14 新生儿左甲状腺素钠中毒一例
- 15 肠道病毒71型脑干脑炎二例尸检报道及文献复习
- 16 GSS基因突变致谷胱甘肽合成酶缺乏症一例
- 17 靶向捕获测序技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易感基因研究
- 18 儿童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改变及并发症的随访研究
- 19 重视儿科危重病医学的实践和临床研究
- 20 重视胃肠道疾病中固有免疫调节及其生物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