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3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0/R
邮发代号: 2-6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miR-34b甲基化在白血病细胞增殖中的影响
目的研究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miR-34b甲基化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8种白血病细胞株(U937、HL-60、MV4-11、M2R、K562、Raji、CCRF、DAMI)miR-34b的相对表达量,选择同期20例非血液病患儿骨髓细胞作为对照并与其比较.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检测miR-34b在......
作者:曹岚;王娜;潘健;古桂雄;胡绍燕;赵文理;柴忆欢 刊期: 2014- 11
-
ABL-T315I突变的BCR-ABL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例
例1男,9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6个月”就诊于我院.6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无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等特殊伴随症状,口服退热药体温可降至正常,发热间歇8~12h.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白细胞28×109/L,血红蛋白98g......
作者:惠卉;陆爱东;张乐萍 刊期: 2014- 11
-
特发性婴儿动脉钙化症二例
例1女,1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1个月,拒奶、气促伴皮肤花斑半个月”就诊于我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出生胎龄35+4周,纠正胎龄40+6周,因胎膜早破,经剖宫产臀位娩出.出生体重2.4kg,出生情况可,1minApgar评分8分,5minApgar评分10分.入院前半个月出现拒奶、气促伴皮肤发花,当地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等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母亲曾患妊......
作者:梁小碧;曾少颖;李渝芬;潘微;张智伟 刊期: 2014- 11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坏死性肠炎一例
患儿男,2岁8个月,冈“发热、精神差4d,惊跳1d”于2014年5月17日就诊于我院.患儿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8.8℃,精神差,有非喷射状呕吐,在当地诊所就诊,予肌注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入院前1d患儿出现嗜睡、惊跳、双眼上翻,入院前2h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发现患儿足部皮疹(皮疹出现时间家长描述不清),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病毒性脑干脑炎”,给予生理......
作者:魏雪梅;何颜霞;邓继岿;杨卫国 刊期: 2014- 11
-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对认知行为功能的影响
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breathing,SDB)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呼吸障碍,按严重程度由轻到重主要分为原发性鼾症(primarysnoring,PS),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综合征(OSAHS)[1].目前大众乃至医务人员对儿童SDB可引起认知行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认知度不高.近年来,关于儿童OSAHS对神经认知和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加,......
作者:曾莉君;陈爱欢 刊期: 2014- 11
-
杜氏肌营养不良呼吸功能评价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儿童中常见的肌营养不良[1].临床表现为5岁前起病,对称性肢体无力,伴肌萎缩和腓肠肌肥大,病情进行性发展,20岁左右死于心肺功能衰竭.DMD尚无治愈方法,因此进行规范症状管理十分重要[2].由于呼吸并发症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是DMD的首要死因[2],2004年美国胸科协会(ATS)制定了DMD呼吸管理指......
作者:徐曼婷;方方 刊期: 2014- 11
-
癫痫猝死研究进展
癫痫猝死(suddenunexpecteddeathinepilepsy,SUDEP)即癫痫患者发生突然的、缺乏合理的解剖学及毒理学证据的死亡,有关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关癫痫猝死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癫痫猝死的定义、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儿童癫痫猝死的特点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提出预防癫痫猝死发生的建议,希望能大限度降低癫痫猝死的发生风险.......
作者:田小娟;张月华 刊期: 2014- 11
-
范可尼贫血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进展
范可尼贫血(Fanconianemia,FA)是一种常染色体或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以造血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易并发各种躯体畸形及早发多种实体肿瘤,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1-2].FA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完整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其中完整的病史包括患者的个人病史与其完整的家族史,当近亲及家族其他成员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肢体发育异常、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等均有助于诊......
作者:常丽贤;竺晓凡 刊期: 2014- 11
-
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2型一家系
目的探讨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2型(MODY2)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MODY2患儿的临床特点,对家系进行糖尿病筛查,并行葡萄糖激酶基因(GCK)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患儿男,9岁6个月,因“身高增长缓慢4年”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查发现空腹血糖升高(7.4~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身高122cm(-2s),体重25kg(-......
作者:李秀珍;刘丽;梁翠丽;盛慧英;赵小媛 刊期: 2014- 11
-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告1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的诊断过程,复习文献,探讨基因检测在诊断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本病例的临床、胸部影像学及基因检测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病例资料:患儿女,8月龄,因咳嗽,呼吸急促5个月余入院.3月龄时因重症肺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拔管后需持续氧气治疗,生长受限.入院体检:身高58cm,体重6.4kg,......
作者:黄莉;王美娟;陈正荣;严永东;张新星;郑跃杰;陈慧中;季伟 刊期: 2014- 11
动态资讯
- 1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家系中DAX-1新突变的发现
- 2 我国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治现状与发展方向
- 3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的调节作用
- 4 Cosmc在IgA肾病致病机制中的研究新进展
- 5 儿童胰腺囊性纤维化11例临床分析
- 6 编后语
- 7 杜氏肌营养不良呼吸功能评价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 8 去T细胞脐血低温保存的研究
- 9 中国儿童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解读
- 10 T型钙通道基因CACNA1H是儿童失神癫癎的易感基因
- 11 原发于肺部的儿童横纹肌肉瘤一例
- 12 血浆促酰化蛋白在评价儿童肥胖症发展中的意义
- 13 儿童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多中心诊治情况调查研究
- 14 低体温新生大鼠肺内组胺变化与肺伤关系的探讨
- 1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医学院儿科系终身教授宁寿葆
- 16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 17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医学院儿科系教授朱启镕
- 18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Fas表达与肺损伤
- 19 儿童和青少年直立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临床特征
- 20 第六届全国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