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3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0/R
邮发代号: 2-6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比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和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EBV-associatedhemophagocyticsyndrome,EBV-AHS)的临床特点,分析IM患儿发生EBV-AH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比较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430例IM和EBV-AHS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
作者:郭霞;李强;周晨燕;赵亚宁 刊期: 2008- 01
-
当归多糖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对巨核细胞造血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巨核细胞株M-07e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血小板造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和锥虫蓝拒染法进行细胞存活率检测,AnnexinV、Caspase-3和JC-13种流式方法检测APS、PDGF和TPO对无血清培养诱导的M-07e凋亡的影响.结果M-07e培养24、48、7......
作者:莫姝;于洁;杨默;李志光;李桂霞;张磊 刊期: 2008- 01
-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在台州医院产科初次进行妊娠健康检查,HBsAg测定阳性或HBsAg、HBeAg均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共279例.将单纯HBsAg阳性孕妇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分别应用随机数表方法随机分组,分别为单阳注射组(n=80)、单阳对照组(n=60)、双阳注射组(n=79)、双阳......
作者:王福彦;林平;张慧珠 刊期: 2008- 01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混合型和注意缺陷型的神经心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混合型、注意缺陷型与正常儿童的神经心理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视觉记忆、Stroop效应、倒背数字、词汇流畅性、威斯康辛卡片分类、Temporaldiscounting等测验、分别测试124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包括85例混合型和39例注意缺陷型)和124例正常儿童的视觉工作记忆、反应抑制能力、语音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延迟满足能力.结果ADHD儿童完成字义与字色相矛盾的字色命......
作者:李茜茜;郭兰婷;黄雪竹;杨闯;郭田友;孙锦华 刊期: 2008- 01
-
黄芪对IgA肾病模型大鼠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对IgA肾病(IgAN)模型大鼠免疫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加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SP)复合方法,复制IgAN模型大鼠.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黄芪治疗组给予黄芪颗粒剂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分别灌注等量蒸馏水.检测各组大鼠血尿、蛋白尿及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h2类细胞因子转化生长......
作者:彭晓杰;吴小川;张国珍;易著文;郑卫民;何小解;莫双红;谭红 刊期: 2008- 01
-
川崎病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调节因子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途径调节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儿童(对照组)16例,感染性疾病对照组(ID组)16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C)TLR4信号途径传导分子,调节因子及前炎症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CTLR4的表达.结果(1)急性期KD患儿TLR......
作者:王国兵;李成荣;祖莹;杨卫国 刊期: 2008- 01
-
新生儿特发性长Q-T综合征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特发性长QT综合征(LQTS)伴尖端扭转型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发病率为1/30万[1].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夫强;郑军 刊期: 2008- 01
-
新生儿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自1968年Dudrick等首先报道应用肠道外营养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和预后以来,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已越来越普遍应用于急性重症或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儿,它使得患有严重胃肠疾病及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作者:朱明哲;单若冰 刊期: 2008- 01
-
氧化应激状态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修复存活、凋亡及调控因子Bcl-2/p53的变化
多种慢性肺疾病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肺纤维化等的病因之一是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而导致肺氧化应激性损伤,其防治的根本难题是内源性肺泡上皮不能自行恢复,而由成纤维细胞替代形成肺纤维化.......
作者:蒋静;许峰;陈娟;方芳 刊期: 2008- 01
-
我国新生儿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二、三级医院相继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随着机械通气、持续呼气末正压通气(CPAP)技术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开展与普及,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成活率也明显提高.新生儿学科得到了迅速、稳定的发展.......
作者:杜立中 刊期: 2008- 01
动态资讯
- 1 尼莫地平对阿糖胞苷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 2 前降钙素在小儿肺炎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3 柯萨奇病毒B3诱导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与骨桥蛋白表达
- 4 以自发性气胸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 5 浅析基于现有数据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 6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庆祝《中华儿科杂志》创刊65周年
- 7 新生儿肺炎死亡病例中B族链球菌的检测
- 8 加快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的发展
- 9 青少年型Sandhoff病一例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 10 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儿童及青少年炎症性肠病诊断的改良波尔图标准(2014年版)
- 11 编后语
- 12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24h尿钠测定的临床意义
- 13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上)
- 14 重视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 15 1998~2002年广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检测与分析
- 16 白细胞介素15抑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凋亡的研究
- 17 Ret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MeCP2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研究
- 18 2003年全国新生儿感染暨危重病学术会议纪要
- 19 维吾尔族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的血清型分布与耐药性
- 20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