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3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0/R

邮发代号: 2-6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儿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中华儿科杂志2015年第4期文章
  • 以急性肺出血为突发表现的Leigh综合征二例临床及基因分析

    目的探讨以急性肺出血为突发表现的Leigh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基因分析.方法对2例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的以急性肺出血为突发表现的Leigh综合征患儿(男1例、女1例)临床特点和影像资料进行总结.2例患儿就诊年龄分别为7个月和7个月21d,入院时均呈突发呼吸异常、肺出血而需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例1既往4个月大时有类似发作病史,发作间歇期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无神经系统......

    作者:金丹群;丁洁;童文佳;胡克非 刊期: 2015- 04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人工肝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模型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08年8月至201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47例PALF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意愿选择是否行ALSS治疗,并据此分为ALSS组及对照组.其中ALSS组30例患儿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ALSS治疗,对照组17例患儿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比......

    作者:陶金好;陈伟明;胡静;贺骏;马健;施鹏;陆铸今;陆国平;祝益民 刊期: 2015- 04

  • 从戈谢病的诊疗现状看我国罕见病的未来之路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规定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比例0.65‰~1‰的疾病或病变[1],又称孤儿病(orphandiseases).2007年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将罕见病分为18大类[2],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亚急性硬化性脑炎、多发性硬化症、罕见癌症、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等[3].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七千多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其中约80%为遗传性疾病......

    作者:罗小平;王天有 刊期: 2015- 04

  • 中国戈谢病诊治专家共识(2015)

    戈谢病(Gaucherdisease)是较常见的溶酶体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导致机体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又称酸性β葡萄糖苷酶,acidβ-glucosidase)活性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glucocerebroside)在肝、脾、骨骼、肺,甚至脑的巨噬细胞溶酶体中贮积,形成典型的贮积细胞即“戈谢细胞”,导致受累组织器......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遗传代谢内分泌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 刊期: 2015- 04

  • 第五届北美捐赠人乳库国际大会侧记

    北美人乳库学会(HumanMilkBankingAssociationNorthAmerica,HMBANA)第五届捐赠人乳库国际会议(Thefif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DonorHumanMilkBanking)于2014年4月28-29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召开,20个国家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中国有6名儿科医师代表到会.本次大会的学术主题是:“人乳:证据,战略和伦理......

    作者:丁宗一;刘喜红 刊期: 2015- 04

  • 如何设定入选和排除标准

    临床研究时必须通过制定明确的入选和排除标准来定义研究对象,其意义在于:确定研究结果的外推人群,确保研究质量,保证研究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可重复性.在设计研究对象的入选、排除标准时,应掌握适度的原则.......

    作者:石岩岩;曾琳;赵一鸣 刊期: 2015- 04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临床药理学组的历史沿革

    作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第14个学组,儿科临床药理学组成立还不到4年,在前辈奠定的儿科临床药理学工作的基础上,在中华医学会的学术引领下和学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创了学组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杨丽华;廖建湘;姜德春;吴晔;王丽 刊期: 2015- 04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历史沿革与发展

    儿科消化病学是研究儿童消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又称儿科胃肠病学.其任务主要是研究儿童消化系统器官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通常包括三大专业领域:胃肠、肝胆胰和营养.我国儿科消化专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才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儿科消化专业已初具规模,三大专业领域均有稳定的临床和科研队伍,对于提高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

    作者:江米足;龚四堂 刊期: 2015- 04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的发展历程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成立30余年来,在历届组长的带领下,实现了儿童血液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诸多方面的突破.回顾学组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血液学组的起步198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正式成立,首任血液学组组长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著名儿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担任,其时委员仅有6人.......

    作者:张瑞东;王天有;郑胡镛 刊期: 2015- 04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专业学组发展史

    1977年10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华医学会肾炎座谈会,云集了当时国内成人与儿童肾脏专家.作为第一次全国性肾脏专业会议,被誉为我国“现代肾脏病学”的起点标志.1979年5月在南京正式成立的小儿肾脏病科研协作组(简称协作组),是第一个全国性儿童肾脏病专业学术组织.作为日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专业学组(简称学组)的前身,开启了中国儿童肾脏(简称儿肾)专业兴起、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

    作者:姚勇;丁洁 刊期: 201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