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3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0/R

邮发代号: 2-6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儿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第6期文章
  • 早产儿脑反应性及其神经发育的近红外光谱评价研究

    目的研究早产儿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与神经发育的关系,早期对早产儿进行脑功能的评价,为了解其神经发育水平、估价预后提供客观证据.方法对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进行声刺激,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观察声刺激后脑反应性的变化,并进行神经发育随访,评价早产儿早期脑反应性与其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本组早产儿生后对声刺激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反应,30~32周的早产儿声刺激后开始反应时间、高峰出现时间、停止刺激后开始恢复时间分......

    作者:侯新琳;周丛乐;黄岚;丁海曙;王红梅 刊期: 2006- 06

  • 选择性IgM缺陷病一例

    患儿女,9岁.因间断发热伴咳嗽,面色苍白5个月,口腔溃疡3个月,于2005年3月6日入院.患儿发热5个月,体温波动在36.8℃至40.5℃之间,伴有阵发性咳嗽.有面色发白、乏力.口腔溃疡3个月.在当地县、市级医院多次住院;行X线胸片,2次肺部CT,1次肺部磁共振检查;按肺炎、贫血、口腔溃疡治疗.曾应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药制剂,抗贫血等药物;每次治疗10余天,病情好转,体温正常后出院.患儿......

    作者:庞桂香;李冠慧;庞淑琴 刊期: 2006- 06

  • 视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和早产儿视觉发育障碍评价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围产医学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同时,早产儿视觉发育障碍的发生率及高危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成为了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它具有简便易行等优点,但不足之处在于精确性不够高,......

    作者:夏艳艳;张巍 刊期: 2006- 06

  • 自身免疫性淋巴增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进展

    自身免疫性淋巴增生综合征(autoimmunelymphoproliferativesyndrome,ALPS)是一种近认识,因遗传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凋亡缺陷,导致淋巴细胞自身稳定和正常免疫耐受障碍的罕见疾病(MIM601859),又称Canale-Smith综合征.其特征为婴幼儿期起病,慢性、非恶性脾和淋巴结肿大,各种自身免疫临床表现,外周血罕见的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DNT)增......

    作者:蒋利萍;杨锡强 刊期: 2006- 06

  • 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褪黑素(melatonin,MT)是松果体腺分泌的一种吲哚胺类激素,近年研究发现它的强大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对脑缺血损伤、癫癎发作、外周神经损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保护作用,但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还少见报道.2004年3月至12月我们进行了MT对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杨祖铭;冯星;孙斌;王莹;朱海娟;丁欣;季正华;王兴东 刊期: 2006- 06

  • 缺氧缺血对脑皮质细胞磷酸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兴奋型神经递质,而脑神经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的发病机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组成NMDA受体(NMDAreceptor,NR)的NR1亚单位是使NR具有其细胞膜受体功能的必需成分[1].一般来说受体的......

    作者:黑明燕;伍志翔;Inderjeet Bhatia;张璧涛 刊期: 2006- 06

  •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0例的临床诊断分析

    2002年1月-2005年8月,我们通过对诊为新生儿或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临床高危筛查,确诊了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10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瑜;杜敏联;庄思齐;莫恩明;马华梅;李燕虹;陈红珊;丘小汕 刊期: 2006- 06

  • 80例小儿气道异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我们对2003年4月-2004年2月收住院的80例气道异物患儿,在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社声;王财富;祝国红;陈连香 刊期: 2006- 06

  • 应当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

    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免疫学的飞速发展,推进了儿科临床医学的进步.近十年来,儿科医生注意到越来越多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实际是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结果.一些病因和发病机制已经明确的疾病,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有免疫功能失调的参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儿科临床的各个领域,包括新生儿疾病、感染、呼吸、循环、肾脏、血液、消化、神经、内分泌等亚专业[1],甚至儿童保健和小儿......

    作者:赵晓东;杨锡强 刊期: 2006- 06

  • 遗传与儿童免疫性疾病

    根据遗传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将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复杂性状(complextraits)疾病.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多属单基因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其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X连锁遗传(XL)等.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JRA)、川崎病(KD)]和过敏性疾病属复杂性状疾病;它们是由许多相关基因加和作用形成......

    作者:李成荣 刊期: 200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