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3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0/R
邮发代号: 2-6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年龄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SVT)是儿童常见的心律失常[1,2].我们分析与心动过速首次发作年龄(简称发病年龄)相关临床特点的规律,包括发病年龄与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及心动过速持续时间的关系,同时探讨预激综合征患儿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reentranttachycardia,AVRT)的发病年龄与旁路部位......
作者:张宴;李小梅 刊期: 2003- 10
-
新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塞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能量消耗和血气的影响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NCPAP)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副作用少,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呼吸衰竭的治疗.NCPAP的不足是狭小的鼻塞内径加大了气道阻力,增加患儿的呼吸功.为此,Moa等[1]对鼻塞(以下简称Moa鼻塞)进行了改进,并在体外模肺中证实能够减少呼吸功.我们于2001年1~6月对新生儿肺炎患儿使用Moa鼻塞的效......
作者:徐放生;周志轩;张小梅;杨淑霞;刘树静;郝春生;李靖;董声焕 刊期: 2003- 10
-
小儿联律性及成对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分析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constraction,PVC)在儿科临床上较为常见,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联律性和成对性PVC多属病理性期前收缩(prematureconstraction,PC),提示可能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变,并在治疗上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多年来临床观察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在小儿PVC的诊治方面存在着误区.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探讨小儿联律性及成对性......
作者:张乾忠;李维;李萍 刊期: 2003- 10
-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步,新技术的开展,对室性心动过速(VT)这一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有不少新的认识,对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VT的诊治水平.我们分析我科近10年小儿VT的诊治情况.......
作者:金仲和;初宁;王泽容;张晋;卢永义 刊期: 2003- 10
-
索他洛尔治疗小儿严重(难治性)心律失常
索他洛尔(d,lsotalol)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国内外在儿科领域应用的经验有限.2002年2月~2002年12月,我科应用口服索他洛尔治疗12例小儿严重(难治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保静;李小梅;陆萍;秦道刚;王磊 刊期: 2003- 10
-
无创性检查识别右房异位房性心动过速
异位房性心动过速(EAT)并非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少见类型.起源于右房的EAT(REAT),其异位P波与窦性P波相似.此类患儿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导致心室扩大、收缩功能下降时,易被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或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愈后不良.相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可纠正EAT,并恢复心功能,其愈后良好.因此鉴别二者十分重要.......
作者:冀石梅;刘颖;梁翊常 刊期: 2003- 10
-
加强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近十几年来我国儿科心律失常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及成绩.随着心脏电生理及药物电生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迅速发展及普及,起搏器技术的提高和适应证的拓宽,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使心律失常的诊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改......
作者:韩玲 刊期: 2003- 10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的进展(一)
抗心律失常药物通常系指防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的基本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改变离子流,从而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抑制异位起搏的自律性,终止折返激动,抑制后除极及触发激动,起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李万镇 刊期: 2003- 10
-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Fas表达与肺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造成肠道本身损伤,而且肠道细菌和毒素刺激相关免疫细胞和分子释放,造成肺等脏器损伤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脾脏单个核细胞Fas表达的规律,探讨Fas与肺组织损伤的关系.......
作者:高国林;李彦敏;安会波;陈宝昌;胡皓夫 刊期: 2003- 10
-
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KCNQ1基因的新突变
目的研究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longQTsyndrome,LQTS)的临床特点并筛查KCNQ1基因突变.方法首先按照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确立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共有6个LQTS家系被纳入研究.另选50名心电图正常且校正QT间期(QTc)≤0.41s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基因对照.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
作者:梁璐;杜忠东;蔡玲玲;吴建新;郑彤;齐铁雄 刊期: 2003- 10
动态资讯
- 1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卒中16例临床分析
- 2 急性弛缓性瘫痪合并肛周脓肿三例
- 3 正常儿童上呼吸道卡他布兰汉菌调查
- 4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
- 5 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时兰尼碱受体的作用
- 6 洛伐他汀基因诱导治疗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步探讨
- 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的肺保护性研究
- 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的影响
- 9 3个月以下幼婴先天梅毒121例临床分析
- 10 新生儿B族链球菌脑膜炎13例临床分析和随访
- 11 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12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正常儿童房室环运动的研究
- 13 皮肤活检诊断青少年型神经元腊样质脂褐素沉积病
- 14 胸腹连体儿分离术后成功救治一例
- 15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一家系
- 16 婴儿食管异物致食管气管瘘一例
- 17 幼年皮肌炎诊治建议
- 18 以发音异常为首发症状的重症肌无力患儿Praat软件诊治一例
- 19 自身炎症性疾病
- 20 儿童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