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578-131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0/R
邮发代号: 2-6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36.00
杂志荣誉 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基因诊断
目的研究我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患者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7例XLA患者cDNA.使用8对不同引物分2步扩增BTKcDNA,PCR产物测序.突变结果通过对DNA外显子相应部位扩增、测序证实.对其中4例母亲进行基因分析.结果7例患者的基因突变均位于BTK基因的编码区,3例在BTK的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源......
作者:王晓川;王莹;金兼弘和;宮脇利男;俞晔珩 刊期: 2005- 06
-
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了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www.chkd.cnki.net)、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篇文献共计1326名患者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发表性偏倚分析显示12篇文献的倒漏斗图是对称的.异质性检验,双歧三联活菌片组与抗生素组、抗病毒药组、空白对照组具有临床及统计学上的......
作者:周贤刚;钟渠;李锐 刊期: 2005- 06
-
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BsAg阳性产妇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影响因素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HBsAg阳性产妇和其新生儿为研究组,另18例血清乙肝标志物均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分别检测产妇、新生儿血清及PBMCHBV-DNA.结果HBsAg阳性母亲血清及PBMCHBV-DNA检出率分别为60.0%和40.0%;其新生儿血清及PBMCH......
作者:韩晓兵;岳亚飞;白桂芹;李淑红;石紫云 刊期: 2005- 06
-
慢性疼痛对幼鼠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Bcl-2 mRNA、脑源性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目的观察弗氏完全佐剂(CFA)引起的慢性疼痛对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Bcl-2mRNA、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疼痛对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新生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疼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在幼鼠出生后2天,疼痛组左足底皮下注射CFA20μl,对照组注射0.9%生理盐水20μl.分别在出生后10天和21天,每组各取10只处死取海马,采......
作者:李玉娟;彭书崚;万朝权;曹林;李艳萍 刊期: 2005- 06
-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胃窦黏膜CD4+、CD8+的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儿童胃窦黏膜T淋巴细胞CD4+、CD8+及CD4+/CD8+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7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儿(Hp+44例,Hp-35例)胃窦黏膜及其中33例(Hp+12例,Hp-21例)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4+、CD8+变化.所有患儿均行内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胃窦黏膜单个核细胞提取.33例儿童......
作者:李中跃;陈飞波;陈洁 刊期: 2005- 06
-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
目的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和CD3+T淋巴细胞膜表面CD25、CD45RA、CD45RO分子表达的角度,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抑制机制.方法利用IVIG和植物血凝素(PHA)不同组合对CBMC或CD3+T淋巴细胞进行刺激培养,再利用四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CD25、CD45RA、CD45RO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IVIG可以抑制PHA诱导的CB......
作者:郝轶群;陈同辛;朱亚忠;李庆生 刊期: 2005- 06
-
结节病一例
患儿女,14岁,主因咳嗽伴间断发热3月余,发现颈淋巴结大1月,盗汗10余天入院.无进行呼吸困难.无结核接触史.体检:体温36.5℃,呼吸26次/min;心率91次/min,血压100/60mmHg(1mmHg=0.133kPa).发育营养可,左眼结膜充血,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耳以耳垂为中心肿大,有压痛.左颌下、右锁骨上各有一2cm×2cm大小的淋巴结,无粘连及压痛,左颈后可及成串的黄豆大小淋巴结.......
作者:刘秀云;江载芳;许志飞 刊期: 2005- 06
-
Ommaya囊脑室植入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
患儿男,12岁,因发热,头痛半月于2003年6月2日入院.此前曾在当地医院按病毒性脑炎住院治疗10d,当时脑脊液常规提示:压力大于400mmH2O,潘氏试验阴性,WBC240×106/L,单核53%,多核47%,糖定量>2.78mmol/L,蛋白定量300mg/L,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甘露醇、地塞米松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而转入本院.入院查体:体温39℃,呼吸24次/min,脉搏98次/m......
作者:江佩芳;朱涛 刊期: 2005- 06
-
运动性哮喘
运动性哮喘(exerciseinducedasthma,EIA)在儿科并非少见,曾被认为是哮喘患者的特有现象,其发生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罗运春;项蔷薇 刊期: 2005- 06
-
趋化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趋化因子(chemokine)是一类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转移的细胞因子[1].趋化因子中为重要的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性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基因均定位于染色体17q11.2区.在对美国黑人同胞的研究中证实,该区域与哮喘相连锁[2].趋化因子基因作为哮喘易感性的重要候选基因,已相继有关于其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及哮喘相关的研究报道[3......
作者:刘传合;陈虹;胡良平;伏瑾;张惠芹;张嘉琳;陈再历;陈育智 刊期: 2005- 06
动态资讯
- 1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各期中的变化
- 2 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 3 Toll样受体2和4在新生儿感染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4 负压性肺水肿四例临床分析
- 5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的表达
- 6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转导途径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过程中的作用
- 7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
- 8 北京市城区哮喘患儿六年转归的随访研究
- 9 血浆是否可以作为静脉高营养应用?
- 1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问题及防治策略
- 11 T型钙离子通道α1H亚型在先天性巨结肠大鼠模型病变肠段的分布及功能变化
- 12 Mobius综合征四例
- 13 婴幼儿菠萝过敏症一例
- 14 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失衡在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 15 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携带状况及其对感染预后的探讨
- 16 SLC2A2基因变异致Fanconi-Bickel综合征一例
- 17 左房黏液瘤并发全身多发性血管栓塞一例
- 18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 19 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
- 20 第37届欧洲小儿心脏病协会年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