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首页>中华儿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中华儿科杂志2018年第07期

早期抗菌药应用对早产儿肠道菌群演替的影响

朱巍巍;李在玲

关键词:婴儿, 早产, 抗菌药, 粪便
摘要:目的 探讨生后早期抗菌药应用对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至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3例早产儿的粪便进行临床研究,按是否应用抗菌药分为抗菌药暴露组(25例)及非暴露组(8例),每例患儿分别采集3次粪便:生后第1天、第14天、第30天,抗菌药暴露组同时收集生后8个月~1年随访时的粪便,应用高通量测序对粪便菌群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33例早产儿生后肠道菌群主要以变形杆菌为主(抗菌药暴露组69.6%,非暴露组83.7%).抗菌药暴露组,在门水平,生后前30 d以变形杆菌为优势菌,之后厚壁菌成为优势菌.在属水平,生后30 d内以埃希菌为主要菌群,生后8个月~1年韦荣球菌成为优势菌.非暴露组,在门水平,生后30 d内,变形杆菌含量高.在属水平,生后以不动杆菌(37.5%)为优势菌,生后30 d内以埃希菌为优势菌.抗菌药暴露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减低,生后第30天更明显(shannon指数2.6比3.4,ACE丰度指数563.9比591.6),联合应用抗菌药组比单用青霉素对菌群多样性影响更大(shannon指数2.5比2.7,ACE丰度指数492.9比727.3).属水平,抗菌药暴露组生后第14天埃希菌(9.3%比54.3%, Z=-2.830,P=0.005)、克雷伯菌(0.03%比12.4%,Z=-2.240,P=0.025)及梭菌(0.2%比4.8%,Z=-2.979, P=0.003)明显低于非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第30天,联合应用抗菌药双歧杆菌含量低于单用青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比2%,Z=-2.349,P=0.019).结论 早产儿生后联合应用抗菌药组较单用青霉素对菌群影响大,应用抗菌药可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及梭菌含量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