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儿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78-1310
- 国内刊号:11-214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新闻出版署“双效期刊”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华南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关键词:脑膜炎, 细菌性, 抗菌药, 婴儿, 新生
摘要:目的 分析华南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征及转归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华南部分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12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间段(2011-2012年、2013-2014年、2015-2016年)和不同类型(早发型比晚发型、早产儿比足月儿)培养阳性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研究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共有838例,其中男545例、女293例,发病年龄8(2,16)日龄,确诊年龄14(8,20)日龄,培养阳性者249例(29.7%),前3种病原菌依次为无乳链球菌(GBS)、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11-2012年、2013-2014年、2015-2016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6%(47/159)、33.6%(85/253)、27.5%(117/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0,P=0.239);培养阳性病例中,各时间段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1,P=0.353).早发型与晚发型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0%(64/194)与28.7% (185/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97,P=0.255);两组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9比83/103,x2=8.967,P=0.003),但均以革兰阳性球菌-GBS为常见.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6.9%(57/212)与30.7%(192/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6,P=0.297);而两组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8比58/134,x2=28.074,P=0.000),早产儿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为常见,足月儿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GBS为常见.确诊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20× 106/L以内45例(5.4%),其中5例脑脊液培养阳性,出院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0×106/L者728例(90.9%,728/801).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4 h者与≤24 h者比较,血培养、脑脊液培养阳性率均低(x2=12.739、19.668,P均=0.000).临床表现以发热常见(633例,75.5%);脑积水是常见的并发症(167例,19.9%),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阳性球菌感染多见(x2=4.190,P=0.041);治愈和好转出院率为95.6%(801/838),病死率为1.6%(13/838).确诊前、后抗菌药物使用中位天数为3、20 d.单一用药255例(30.4%),联合用药583例(69.6%).单一用药以美罗培南(146例,57.3%)、头孢三代(67例,26.3%)居多;联合用药以美罗培南+头孢三代(302例,51.8%)、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头孢三代(115例,19.7%)居多.培养阳性的病例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在疗程和疗效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华南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依次为GBS、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早发型和晚发型均以GBS常见,但早产儿以大肠埃希菌常见,而足月儿以GBS常见.发热和脑积水分别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脑脊液白细胞正常不能排除细菌性脑膜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超过24 h,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临床上针对敏感菌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单一用药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