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薄荷:夏日天然空调的妙用
时间:2025-07-31 17:21:44
在炎炎夏日,高温与湿气交织,容易引发暑热烦闷、精神萎靡等问题。薄荷作为一种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中草药,其清凉特性由口腔发散至咽喉,能迅速带来舒爽感,尤其适合家庭、办公室及户外等多种场景下的解暑需求。以下从功效、应用及人群适配等角度,系统解析薄荷的夏日妙用。
一、薄荷的清凉解暑机制
薄荷性凉味辛,中医认为其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现代研究证实,薄荷中的薄荷醇成分可刺激皮肤和黏膜的冷觉感受器,产生瞬间清凉感,这种效果从喉咙延伸至头部,宛如为身体内置了一台“天然空调”。与西瓜、苦瓜等夏季食材相比,薄荷的优势在于作用迅速且无需依赖低温,避免冷饮伤胃的风险。例如,将新鲜薄荷叶贴于太阳穴或泡水含漱,可快速缓解户外活动后的头晕目眩。
二、多场景下的薄荷应用方案
10家庭场景:自制薄荷养生方
薄荷绿豆汤:绿豆清热,搭配薄荷增强解暑力,煮沸后滤去薄荷叶,冷藏后饮用,适合全家人共享。
薄荷精油扩香:在空调房内滴入2-3滴薄荷精油,可净化空气并提神,尤其适合午后困倦时使用。
2.办公室场景:便携式醒脑妙招
薄荷喷雾:将薄荷纯露装入喷雾瓶,对着面部轻轻喷洒,能迅速唤醒疲惫的神经,替代咖啡因依赖。
薄荷茶包:干燥薄荷叶与绿茶混合冲泡,既能补水又能缓解长时间用眼导致的干涩。
3.户外场景:应急降温技巧
薄荷湿巾:用薄荷浸泡过的湿巾擦拭颈部和手腕,利用血管浅表部位加速散热,类似“物理退热贴”效果。
薄荷糖应急:含服薄荷糖可刺激唾液分泌,预防高温环境下的口干舌燥。
三、特殊人群的适配与注意事项
儿童:建议使用稀释后的薄荷纯露(浓度不超过5%),可加入洗澡水中预防痱子,或涂抹于蚊虫叮咬处止痒。
老人:阴虚体质者慎用,可尝试薄荷与西洋参配伍的茶饮,既补气又防暑。
孕妇:避免口服薄荷精油,但可用新鲜薄荷叶煮水熏蒸,缓解孕吐引起的恶心感。
四、薄荷与其他解暑药材的协同效应
薄荷可与多种中草药搭配增强功效。例如:
薄荷+菊花:适用于肝火旺盛导致的头痛,办公室久坐者可常备。
薄荷+人参:针对慢性疲劳人群,提神的同时补充元气。
薄荷的清凉虽为夏日良伴,但需注意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0克干品,过量可能引发胃部不适。通过科学配伍与场景化应用,这株“绿色冰晶”将成为对抗暑热的全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