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夏季心脾同调五法应对暑湿
时间:2025-06-23 15:47:01
夏季阳气升发至极,万物生长繁茂,人体却易受暑湿之邪侵袭。此时调养需顺应"心主夏"的规律,尤需注重心脾同调。湿邪困脾如同给身体罩上闷热的雨衣,常引发头重如裹、胸中似堵棉花等不适,以下从五类典型症状切入,提供系统调理方案。
一、胃口罢工:唤醒脾胃动力
食欲不振如同被按下暂停键的消化系统,可运用"以香醒脾"原则。取绿豆30克配新鲜荷叶半张熬煮消暑粥,绿豆的甘凉中和荷叶清香,犹如给肠胃装新风系统。针对脾胃虚寒者,可仿效传统姜糖饮配伍,将生姜薄片3克与饴糖10克融入温开水,如同为脾胃铺设暖毯。苦瓜酿肉是道巧妙搭配,苦味物质刺激胃液分泌,搭配瘦肉补充优质蛋白,形成开胃与营养的双重保障。
二、倦怠警报:重建能量工厂
疲劳乏力本质是身体能量代谢失衡,需搭建营养"金三角":B族维生素如同流水线工人,通过燕麦胚芽米粥搭配南瓜籽15克,可同时获取维生素B1和色氨酸;铁元素好比氧气运输车,建议将菠菜200克焯水后拌核桃碎,维C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率提升3倍;优质蛋白选择清蒸鲈鱼搭配薏米饭,鱼肉中的蛋氨酸与薏米多糖协同,如同为肌肉注入修复剂。
三、夜不能寐:修复昼夜节律
失眠多梦本质是心神失养,可构建"三层安神体系"。基础层用莲子百合羹:干莲子15粒去芯,配鲜百合50克文火慢炖,莲子碱镇静中枢神经,百合苷调节生物钟。强化层取藕粉羹冲调时撒入烤葵花籽仁,色氨酸与碳水化合物形成5-羟色胺合成原料。特殊人群可借鉴中医安神思路,将酸枣仁10克研磨后混入晚餐杂粮粥,其皂苷成分具有双向调节睡眠作用。
四、呼吸困局:打通气机通道
胸闷气短多因湿阻气滞,推荐"三焦疏通法"。晨起饮用冬瓜皮10克+玉米须5克煮制的淡茶,如同给胸腔做轻柔按摩。午间食用白萝卜丝拌陈皮末,辛香行气成分可增加膈肌运动幅度。傍晚练习"呵字诀"呼吸法,配合掌根推揉膻中穴,形成物理与气息的双向调节。
五、失衡危机:重建清浊秩序
头重脚轻是湿浊分布失衡的典型表现,可采用"升降中和"策略。将荷叶15克、决明子10克、粳米50克共煮药膳粥,黄酮类物质改善脑血管张力。足浴方用艾叶20克+怀牛膝30克煎汤,通过足三阴经引火归元。日常可做"托天理三焦"导引术:双臂上举时配合踮脚尖,形成自上而下的气机循环。
特殊人群调理需注意个体差异:更年期女性可增加黑豆30克与浮小麦15克的安神配伍;办公室族建议将绿茶改为陈皮普洱茶,芳香化湿的同时减少咖啡因刺激。养生从来不是刻板公式,如同荷叶上滚动的水珠,找到属于个体的平衡轨迹,方能在炎夏保持身心清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