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氯化钾注射液规格调整与临床用药规范

时间:2025-06-13 14:57:12

近期,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推动下,医疗机构使用的氯化钾注射液规格发生重要调整:原10ml:1g(10%)规格变更为10ml:1.5g,单支含钾量提升50%。这一变更虽能减少用药频次,但作为高警示药品,其浓度与剂量变化对临床操作提出更高要求,需系统性掌握新规格下的用药规范与风险控制要点。

浓度提升背后的临床意义

新规格氯化钾注射液每支含钾量从1g增至1.5g,相当于钾离子浓度从13.4mmol提升至20.1mmol(按每1g氯化钾含13.4mmol钾计算)。这如同将咖啡粉剂量增加50%冲泡同一杯水,浓度变化直接影响"药效强度"。临床使用需特别注意:原使用1支1g规格的场合,现若误用1.5g规格且未调整体积,将导致溶液钾浓度超标1.5倍,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变更后的精准给药方案

静脉补钾必须遵循"稀释后缓慢输注"原则,禁止直接推注。标准方案为:取1.5g规格注射液10ml(含钾20.1mmo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配制成含钾0.3%的溶液(约40mmol/L),该浓度接近生理盐水渗透压的4倍,可避免血管刺激。对于严重低钾血症伴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允许提高浓度至0.5%-1%(即1.5g规格15-30ml+500ml葡萄糖),但需在心电监护下以≤1.5g/小时(20mmol/小时)速度输注,相当于每分钟不超过7滴(按20滴/ml计算)。

每日剂量控制的警戒线

常规补钾每日总量应控制在3-4.5g(40-60mmol),相当于新规格2-3支的含钾量。极端情况下如顽固性低钾,24小时总量可增至10g(约6.7支),但必须分次配置、持续监测血钾及心电图。值得注意的是,肾脏每小时排钾阈值约0.75g(10mmol),超过此速度的补钾如同突破堤坝的洪水,可能引发高钾血症危象。

禁忌人群的绝对红线

三类患者必须远离该药品:血钾>5.5mmol/L的高钾血症患者,补钾如同火上浇油,可能诱发心脏骤停;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GFR<30ml/min),其排钾能力如同堵塞的下水道,极易导致钾蓄积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因醛固酮分泌不足,钾代谢能力仅为正常人的1/3。上述人群若需补钾,必须采用口服制剂或严格监护下的个体化方案。

适用场景的精准把握

新规格尤其适合胃肠吸收障碍的急症患者:严重腹泻导致电解质流失(每小时肠液丢失可带走10-20mmol钾);术后禁食患者(每日基础钾需求约1mmol/kg);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每片呋塞米可多排5-10mmol钾)。对需快速纠正的低钾性心律失常,1.5g规格能减少配药瓶数,缩短抢救时间窗,但必须配合血钾监测(每2小时检测1次直至稳定)。

临床操作的六大安全屏障

  1. 双人核对制度:配置前确认规格为1.5g而非1.0g,如同区分相似包装的烈酒与啤酒;

  2. 红标警示管理:药柜专用区域粘贴"高浓度钾"标识,与普通药品物理隔离;

  3. 智能输液管控: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设定上限0.75g/小时(普通病例)或1.5g/小时(危重病例);

  4. 动态监测方案:输注期间每1小时监测尿量(维持>30ml/h)、心电图T波变化;

  5. 应急处理流程:备好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高钾血症解毒剂)及除颤设备;

  6. 追溯系统记录:电子医嘱系统强制填写规格、浓度、输注速度三重核对项。

规格变更既是临床效率的提升,更是安全用药的考验。医护人员需建立"浓度变化-剂量调整-风险控制"的闭环思维,将1.5g规格的"高浓度特性"转化为精准治疗的"优势筹码",在补钾治疗的疗效与安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