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夏日空调使用指南:告别空调病,健康又凉快
时间:2025-05-27 15:12:50
夏天一到,空调就成了救命神器,但吹久了总有人抱怨头疼、鼻子堵、关节酸痛,甚至反复感冒。这些“空调病”其实不是空调的错,而是我们用错了方式。今天就来聊聊,怎么把凉快和健康同时揣进兜里。
温度控制:别让身体坐过山车
把空调调到26-28℃是最舒服的区间,这个温度既不会让汗珠子吧嗒掉,也不会冻得直哆嗦。关键是要控制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比如外面35℃,屋里突然降到24℃,血管猛地一收缩,头疼立马找上门。就像从火炉跳进冰窟窿,再结实的身体也扛不住这么折腾。晚上睡觉可以调高1-2℃,搭配薄毯子更保险。
风向玄学:冷风也会“拐弯”
对着脸吹空调的人,十个有九个会打喷嚏。空调出风口要调成向上或水平方向,实在不行就花十几块钱装个挡风板,让冷风先撞墙再慢慢飘下来。重点保护后颈、膝盖这些“怕冷特区”,办公族可以在抽屉备条丝巾,感觉凉了就搭脖子上。记住一个原则:凉而不冷,才是最高境界。
换气秘诀:给房间“透口气”
密闭空间吹空调超过3小时,空气比地铁车厢还浑浊。每两小时开窗10分钟,新鲜空气能冲淡霉菌和二氧化碳。如果嫌开窗热,可以把风扇放窗边往外吹,形成简易换气系统。晚上睡觉前务必关空调开窗半小时,否则第二天起来嗓子干得像撒哈拉——这可是细菌最喜欢的干燥环境。
清洁陷阱:看不见的细菌工厂
滤网发黑的空调,吹出来的风都是带“佐料”的。每年夏天开机前要深度清洗滤网,用中性洗涤剂泡半小时,冲干净再暴晒杀菌。更专业的蒸发器清洁可以找售后,毕竟那里藏着的霉菌军团,可能就是让你咳嗽的元凶。别忘了顺带擦擦电扇叶片,这些电器都是隐形的灰尘收集器。
关节保卫战:和“人造寒风”和解
关节痛的人吹空调,就像在伤口上撒冰渣。中医说的“寒湿入体”就是这个道理——低温会让肌肉血管收缩,关节滑液变黏稠,骨头缝里像灌了胶水。建议穿七分裤时套个护膝,在办公室放件开衫。如果已经觉得膝盖发僵,可以用手掌快速摩擦发热再捂在关节上,相当于给生锈的齿轮滴润滑油。
感冒迷思:空调不背锅
很多人以为吹空调直接导致感冒,其实是低温削弱了局部免疫力,让病毒有机可乘。就像熬夜不会直接生病,但会让防御系统打瞌睡。关键要避免满头大汗时突然冲进空调房,先用毛巾擦干再慢慢降温。体质弱的人可以喝点姜枣茶,生姜里的姜辣素就是天然的“暖气片”。
最后提醒大家,空调房里放盆水或加湿器,湿度控制在40%-60%,皮肤和呼吸道才不会抗议。毕竟我们追求的不是北极的严寒,而是树荫下的清凉——那种带着微风和青草香的夏天,才是记忆里最舒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