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医生警告!这两种药混吃竟有致命风险!

时间:2025-01-16 10:48:1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家庭小药箱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标配。无论是头疼脑热还是小伤小病,很多人习惯于自行取用药物进行初步处理。然而,在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药物混用的问题。尤其是以下两种常见的药物组合,它们一旦混合使用,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首当其冲的是含金属离子的药物与抗生素的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如碘酒(含碘)与红药水(含汞溴红)就是典型例子。碘酒中的碘与红药水中的汞相遇时,会化合成碘化汞。这种化合物不仅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还可能引起中毒,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这类药物不仅不能内服,外用时也必须严格分开使用。

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组合是挥发性药物与吸附性药物的混放。挥发性药物如含有薄荷、藿香等成分的药剂,在高温环境下容易使药效降低。如果这些药物与吸附性强的药物如活性炭制剂放在一起,可能会导致前者的有效成分被后者吸附,从而大大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因此,在存放药物时,应避免这两类药品相邻放置,确保各自的药效不受影响。

医生提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不同的药物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发挥作用,而这些途径和机制之间往往存在交叉和重叠。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脏酶的活性,进而改变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有些药物则可能通过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来影响彼此的分布和效力。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用药安全,医生建议患者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师指导来使用。对于正在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更应该密切关注各种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症状出现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合理规划家庭药箱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上述提到的特殊药品外,即使是一些看似无害的常用药品也不宜随意混放。比如,外用药与内服药应该分开存放;成人用药与儿童用药也要明确区分开来;还有需要注意避光保存的药物也不能暴露在阳光直射下。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家中的药品储备,可以有效减少误用风险,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正确认识药物间潜在的相互作用及其带来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充分理解并尊重每一种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后,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地利用它们为我们服务。希望每位朋友都能重视起来,为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