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雀盲

时间:2024-12-19 16:08:16

雀盲(night blindness),以入暮或在暗处视力锐减,甚至不辨人物,天明或于明亮处则视觉恢复正常为特征的眼病。俗称“鸡盲”或“夜盲”。此证内涵两种西医眼病:一为营养性夜盲;一为先天性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前者如注意饮食的营养,经调治可以治愈,中医称为肝虚雀盲,常以补益肝血治之;后者不易速效,每致视野日趋缩小,终至失明,中医称高风雀盲。

“夜盲”一名首见于《济生方》。但首先对其病证有描述的,则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为“雀目候”。《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将雀盲分为“肝虚雀目内障”和“高风雀目内障”,并认为高风雀盲可变为青盲。

肝虚雀盲

多因饮食不节,食有偏好,以致脾胃损伤,水谷之精不能化生气血,肝少精血,目失涵养;也有小儿痘麻热证,壮火食气,气不生血,肝血不足,罹患此证。常见证型有:①肝血不足。证见双眼视糊雀盲,目涩,羞明,苔薄,舌质淡,脉弦细。治宜养血补肝,方用羊肝丸主之。②脾虚血少。证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便溏腹膨,目涩夜盲,苔薄质胖淡嫩,脉细。治宜健脾养血补肝,方用八珍汤加减。

高风雀盲

多属禀赋不足,元阳亏损,肝肾阴亏,精血不足,目失涵养,神光衰微,或脾胃虚弱,后天之本失调,水谷之精微不化,清阳不升,浊气上泛,导致脉络细狭,精血不能运升于目,而致夜盲。常见证型有:①命门火衰。证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夜间尿频,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加减。②肝肾阴虚。证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夜寐梦多,或有遗精,妇女白带较多,苔薄,舌质红,脉弦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方用明目地黄丸加减。③气血两虚。证见食少便溏,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脉沉细,苔薄,舌质淡。治宜气血两补,用人参养荣汤加减。此病除辨证施治外,临床常兼与辨病相结合,若借用现代光学眼科检查器械,可见眼底血管变细,目系(此处专指视神经乳头)色泽苍白或见蜡黄,则配用活血养血之品,也可配合针刺,取穴足三里、三阴交、睛明、球后、肝俞、脾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