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白秃疮
时间:2024-12-11 15:22:46
白秃疮(white ringworm),头皮生白屑、头发脱落成秃疮为临床特征的皮肤癣菌感染性疾病。多互相接触传染,容易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流行,尤其在儿童中常见。其特点为头皮上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不规则的大片灰白色鳞屑斑,边界清楚,病发失去光泽,常在近头皮处折断,所以头发长短参差不齐,病程缓慢,青春期可自愈、头发可再生、不遗留瘢痕。相当于西医头癣中的白癣。治疗以杀虫解毒为原则。
本病记载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明代《外科正宗》中已有明确指出其致病因素和传染途径。以后诸家均认为是接触传染所致。
白秃疮多由相互直接接触传染而致;或因脾胃湿热内蕴,湿盛则瘙痒流汁,热盛则生风生燥,肌肤失养,以致皮生白屑、头发焦枯脱落而成。初起丘疹色红,复以灰白色的鳞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币,日久蔓延,扩大成片。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多数在离头皮2~4毫米处,头发自行折断,长短参差不齐。在接近头皮的毛发干外围,常有灰白色菌鞘围绕。自觉瘙痒,少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丘疹、脓疱、结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缠绵,多年不愈。不经治疗往往到青春期可自愈,新发再生,不留疤痕。如有继发感染者,则在化脓处遗留疤痕。该处头发永不再生。
治疗以外用杀虫解毒药为主。外涂一扫光或雄黄膏,或5%硫黄膏并配合拔发。具体方法:①治疗前先在头部寻找病区及可疑病区,然后在该区周围1厘米处的头发剃光或剪平,以便敷药。②每日用明矾水或热水洗头后,即在病区敷药,用油纸盖上,并嘱咐患者包扎或戴帽子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涂药必须厚些。③用药一周,头发比较松动,即可用镊子拔出病发,并争取3天内全部拔完。如果未松动,更需多上些药膏,不能间断,一直到病变处头发拔光为止。④病区头发拔光后,继续涂原用药膏,此时涂药不宜过厚,每日一次,连续2~4周,如果病区内发现有残余的头发或断发时,应及时彻底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