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创新的医学论文结论对研究成果的传播有何积极影响?

时间:2024-11-21 14:26:22

  1. 吸引关注与提高引用率

    吸引同行关注:创新的结论能够像 “磁石” 一样吸引医学领域同行的目光。

  2. 提高引用频率:创新的结论往往会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引用来源。当其他研究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如探索新标志物与现有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或者研究新标志物的分子机制,就会引用这篇论文作为基础依据。高引用率不仅体现了该研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还能让更多的研究人员通过引用链发现这篇论文,进一步扩大其传播范围。

  3. 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激发学术讨论:创新结论可以引发学术界关于该主题的热烈讨论。

  4. 促进跨学科合作:具有创新性的医学结论可能会吸引其他学科的关注,从而促进跨学科合作。

  5. 助力临床应用与实践转化

    影响临床决策:创新的结论如果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

  6. 加速成果转化: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药物研发或医疗器械研究结论

  7. 塑造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声誉

    提升研究者声誉:研究者通过创新的结论在学术领域树立自己的良好声誉。

  8. 提高研究机构知名度:对于研究机构来说,其研究人员发表的创新医学论文结论是提升机构声誉的重要资产。具有高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会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人才和科研资金投入该机构。同时,这些成果也会在机构宣传、学术排名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研究机构在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进而促进机构内其他研究成果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