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论文发表经验】论文发表被拒稿的一些感悟
时间:2024-08-20 10:35:38
关于论文发表被拒稿,我深感这是一个既普遍又特殊的经历。虽然对于倾注数月心血的作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同时也是一个宝贵的契机,促使我们在被动的境遇中进一步提升自己。这样的过程不仅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也是对读者负责任的表现,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深入反思后,我认为除了文章质量这一核心因素外,以下几点也是影响论文是否被接受的关键因素:
格式问题:
不同的学术期刊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规范。如果你的文章与目标期刊的格式相差甚远,审稿人可能会因此感到不悦,认为你对他们的期刊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尊重。这种初步的不良印象往往会导致不利的审稿结果。
作者的认真程度: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关乎成败。许多被拒的文章中不乏低级错误,这些错误只要作者多加审阅,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作者的疏忽大意,对于审稿人来说,就是拒绝文章的有力依据。若再遇上极为严谨的审稿人(我个人对此类人持赞赏态度,至少他们在学术上非常认真),文章被拒的可能性就进一步加大了。
数据问题:
数据的真实性是不可或缺的。许多专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轻易地发现你的问题,并直击要害。此外,基于数据的推理也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否则他们会认为你缺乏严谨性。
表述问题:
清晰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表述能够让人阅读时感到愉悦且易于理解。许多专家本身就是写作高手,在招收博士生时也非常注重文章写作能力。完成文章后,你需要反复推敲,确保表述清晰到位,避免因自己的表述不清而给读者带来困惑。因此,在论文完稿后,应多加检查,避免低级错误,力求表述准确,推断合理,以达到期刊的合格标准。
面对文章的被拒,我们不应沮丧,而应将其视为一个新的提升机会,是对读者负责任的表现。一位专家在拒稿意见中提到:“你的研究涉及到操作的危险性问题,应该更加严谨。”我认为这位专家非常负责任,考虑得十分周到。文章被拒与许多事情一样,都是有原因的。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分析原因,一旦找到了问题所在,就是一个提升的机会;一旦知道了如何改进,就能实现质的飞跃。人的生命历程就是在起伏中不断前进的,我们需要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和勤奋努力的习惯去攀登人生的顶峰,因为世上无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