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儿科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我国儿科医学领域惟一的高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0年。现为月刊,80面/期,面向国内外公开 发行。 读者对象: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陈翠贞、邓金鎏、诸福棠、周华康、江载芳、吴希如、杨锡强、桂永浩等儿科界著名专家历任总编辑,现任总编辑杜军保教授。本刊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重在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提高。为促进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服 务;为我国儿科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服务;为培养我国的儿科医学人才服务;为我国儿童的健康服务。办刊方针:专家办刊,编委会办刊。报道重点:儿科医学领 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中华儿科杂志》是中国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代表儿科医学领域最高学术水平。被14个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工具书收录:中国科技论 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万方数据库系统;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索引(MEDLINE);俄罗斯文摘杂志(AJ);生物学文 摘;(BIOSIS;PREVIEW);癌症文摘(CANCERLIT);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等。
护理个案报告的书写细则详解
时间:2024-06-24 09:58:05
将临床上独特、新颖或有标准、创新、有效护理方法的病例,以文字形式详细叙述,形成个案报告,这是护理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项专业技能。那么,如何构建护理个案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又应如何进行质量评估呢?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个案选题与摘要
在构建个案报告之初,选题应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反映报告主题,建议字数控制在20个字以内。同时,摘要部分需精炼且全面地概括个案的核心内容和患者的治疗成果。此外,前言部分应简明扼要地阐述选择此个案的缘由与意义,体现其独特性和代表性。
评价标准主要关注选题的典型性、代表性及难度,摘要的简洁明了程度以及前言的思维严谨性。
二、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部分需包含患者的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治疗经过及效果。具体而言,应涵盖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诊断、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关键信息。同时,简要概述患者入院后的治疗过程及护理效果。
三、个案的真实性评价
此部分涉及高级健康评估,包括疾病病症、健康状况、生理功能、自理能力以及并发症风险的评估。在描述时,应确保案例的真实性,体现护士的角色与价值。评估过程中,需全面考虑患者的各个方面,如意识、生命体征、睡眠、饮食等,并结合专项评估工具进行深入评估。
评价标准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全面性以及评估的准确性。
四、护理诊断与目标计划
在提出护理诊断时,应遵循医学标准,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同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内外因分析,并依据健康问题的急缓主次进行排序。在制定护理目标与计划时,应结合患者的整体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干预计划。
评价标准关注护理诊断的准确性、排序的合理性以及护理目标与计划的科学性。
五、治疗与护理措施
此部分应真实再现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重点梳理医疗、护理干预的要点。在描述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并体现护理措施的个体性与针对性。同时,对于疑难复杂问题,应结合最新文献与指南进行循证护理。
评价标准主要考察治疗与护理措施的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循证思维的应用。
六、患者结局与护理成效
在描述患者结局时,应客观呈现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对护理诊断进行结局评价时,需使用真实数据动态展示干预效果的变化。同时,对于不良结局应进行横向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标准关注患者结局的客观描述、护理成效的动态评价以及不良结局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七、出院随访与延续护理
出院随访部分应描述对患者的持续追踪随访情况,并为患者链接相关的延续照护资源,以确保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照护需求得到满足。
评价标准主要考察随访的持续性以及延续护理资源的有效链接。
八、讨论与反思
在讨论与反思部分,应深入分析护理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提炼个案的启发性特色,并对临床实践提出有意义的指导建议。
评价标准关注反思的深度、个案的启发性以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九、参考资料与循证依据
在撰写个案报告时,应引用近五年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献作为循证依据,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参考资料的选择也应系统、有条理地与个案内容相关联。
总结而言,护理个案报告的书写需注重图表文字的清晰度、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并能突出重点、体现循证思维。通过遵循以上细则进行书写和评价,我们可以提高护理个案报告的质量和专业性。